淮安機場于2010年9月26日建成通航,飛行區等級為4C,跑道長2400米;候機樓面積14700平米,國內、國際廳各占一半;停機坪3.3萬平方米,共有5個停機位;具備年60萬人次旅客的吞吐能力。
通航六年多來,淮安機場保持安全、快速、科學發展,2015年實現了航空口岸開放,開通了國際航班和臺灣地區航班。走出了一條具有淮安特色的民航發展道路,為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和擴大對外開放發揮著“空中橋梁”的重要作用,逐步成為展示淮安城市形象、體現城市品位的第一窗口,成為支線機場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成功典范,被中國民航局譽為支線機場的樣板。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年,也是淮安機場全體干部職工和衷共濟、奮力拼搏、取得優異成績的一年。全年共保障各類飛行23215架次,增幅131.04%,保障運輸航班7763架次,增幅54.98%;運輸生產保持高速增長。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6.15萬人次,增幅70.68%,省內排名提升1位、華東地區排名提升5位、預計全國排名提升17位。全年完成貨郵吞吐量4637.47噸,增幅23.52%。通航城市由2015年底的9個增加到2016年底的20個,增開了日本大阪、恢復了韓國國際航班,國際(地區)旅客人數達到33775人次,增幅217.67%,機場通達性明顯提高,百姓出行更加便利。
二期建設如期全面開工,航站樓改造工程進入收尾階段。二期擴建工程總投資約7.15億元,主要建設內容為:跑道向北延長400米,新建2條垂直聯絡道;擴建站坪、新增11個機位,新建貨機坪;改擴建目視助航設施及站坪照明系統;改擴建空管工程;新建貨運站、航食樓;消防等級提升至7級等。二期擴建工程初步設計于9月獲得批復,年底前開工建設,項目建成后可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30萬人次和貨郵吞吐量1.3萬噸的運輸能力。